当你打开这篇推文,我们想,你一定坚持或曾经坚持一个了不起的梦想吧。
每个梦想背后都有意想不到的故事与经历。它会改变原有的生活轨迹,将身边的熟悉重新拉回到被动的陌生里头。
但我们又不能否认,这件事存在无法解释的吸引力。也正是这种原因。当我们描述一个梦想的时候,甚至不需要情绪的夸大,就能够引发最深刻透彻的共鸣。
#你有梦敢追 我一路同行#
在#你有梦敢追 我一路同行#系列故事纪录片里头,3个不同的普通人分别讲述了他们各自探寻梦想的经历。一如生活里的每一个人,无关于激荡、伟大,平淡、真实地还原了一个普通人对梦想的追求,最终完成对自我确认的故事。
这三个故事具备强烈的情绪共情。对传统意义上成功的质疑,对回归家庭的渴望,对个人喜欢的坚持。你可以选择当一个故事倾听,也可以视作你对自身焦虑与困惑的回答。
“我想我应该换种活法”
2009年,一个国内最年轻的天使投资人,背上一把吉他,一个人开着一辆雅阁,一路往南。一路开了3000多公里,一路弹了3000多公里的琴。
“2013年休假我在海南,抓到一道好浪,回到岸上,望着海浪,我想我应该换种活法。回到北京,我坐在车里做了个提前退休的决定。”
在这种戏剧化的举动之前,苏禹烈身上背负着传统大众对于有为的认知。年轻,天使投资人,辗转于不同的城市,在资金数字的跳动里头实现可观的财富积累。
沿着那条金钱与快节奏构筑的单向道,不久后就能抵达成功彼岸。但苏禹烈开着那辆雅阁,拐出了这条单向道。
“我把那一路创作出来的13首歌收集进一张专辑,叫《走向自由》。边走边唱,给新朋友听,给老朋友听。”他的身份自此多了一个标签:音乐人。